上發條的橙


由於記憶出錯,誤以為Blow Up中的網球場一幕屬於Clockwork Orange,於是決定重看一次。

一直都喜歡Stanley KubrickShinning,對Clockwork Orange不是太偏愛,不過重看一次之後即時加分!單看Art direction:那些奇裝異服、誇張假眼睫毛(男人的)、designer chairs......已經值回票價;電影拍在1971年,故事說著1995年的未來故事(當然現在已成過去),那些誇張的視覺美學及充滿科幻元素的「罪犯終極治療法」,在2010年看來,1995年當然沒有「進步」到如此瘋狂的境地!而電影中的暴力與色情,在現今暴力片、AV片成行成市的年代,仍然讓人心有餘悸!當然Clockwork Orange並非預言書,只是為我們帶來了視覺和意識上歷史性的強烈沖擊。

題外話之一
甚麼是「發條橙」(clockwork orange)?英國有句俗語"as 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意思是"indicating something bizarre internally, but appearing natural, human, and normal on the surface",即表面正常但內裡不正常,像一個要上發條的橙(根本就不正常!),電影名暗示主角是一個表裡不一的衣冠禽。

題外話之二
電影中主角非法闖入一個獨居女人的住宅,那女人養了很多隻似窩窩的貓!有大有小的,非常可愛!



題外話之三
曾在北京看到一隻盜版DVD,碟上的簡介內容大致上是這樣的:「有一天,有個人在街上拾到一個要上發條的橙,然後不可思議的事情從此發生......」真的超級不可思議!

題外話之四
Malcolm McDowell身上那件大褸,我也想買一件!

2 comment(s):

香港的跟風作叫《發條蘋果》,如無記錯,係車保羅做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