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於在落畫之前,我起心肝去看了《第一誡》午夜場。
昨天有份出席飯局的朋友,一整夜不止一次聽到我們極力推介這齣電影,似電影發行公司PR上身,就只盼大家支持一下這齣宣傳近乎零的電影──然而它令兩位主角鄭伊健和余文樂一起獲得韓國第12屆富川國際電影節影帝殊榮(雖然我強烈認為鄭伊健演得嚴重差勁),我由衷的告訴大家,《第一誡》拍得真的非常好!
究竟點解《第一誡》票房慘烈得一開畫每場平均得六位觀眾入場?最CORE的問題就是宣傳不足──或者稱之為沒宣傳;又究竟點解電影公司不做宣傳?他們認為兩位男主角沒號召力?還是認為導演(新加坡導演唐永健)在香港完全沒有知名度?抑或認為「鬼片」不合時宜難宣傳(近排的確比較流行九流愛情片之類片種)?最慘的是在這個人人愛看包裝先看表面的年代,沒有包裝就等同「冇料」,結果觀眾寧願看《親愛的》都不會看(或者從來沒聽過)《第一誡》。
說回電影本身。之前看了《第一誡》的Trailer,非常引人入勝,結果入場看電影,說的故事跟Trailer說的完全是兩碼子的事──但電影本身說的故事比Trailer更加吸引、更加複雜!由於看電影的過程中實在非常enjoy,所以完全沒有「貨不對版」之感,反而欣賞導演安排高明──這跟看《Cloverfield》一樣,看電影次外還看它的viral marketing技巧──而且這個「偽Trailer」的作用直接貫徹電影中心思想:在這個不是黑白分明的年代,凡事不可看表面,不可「一味靠估」!
故事其實不是甚麼新鮮題材,N年前葉偉信的《2002》也拍過同類故事──如X file一樣,警隊中有一專門處理靈異案件的「雜務科」,然後就是差人化身捉鬼敢死隊,如日本漫畫人鬼大戰......故事老套,不過拍攝手法一流,導演是新加坡人,可是他的鏡頭下的香港又地道又靚又恐怖:巴士、電車路、老人院、泳池、舊戲院......我從來沒有從香港導演的鏡頭下看過這樣的香港,第一個原因是導演對影像敏感度超高,lighting、畫面composition、剪接節奏都很好,看得出純熟而有風格,沒有多餘花巧的(香港導演最常犯的錯誤)。
不過《第一誡》最值得推介的地方,就是劇本寫得好──無論西片、日本片、港產片中的鬼片通常都是得個驚字,劇本常有很多說不通之嫌,難得《第一誡》佈局完善,懸疑度高,看到最後一個鏡頭仍然讓人處於意料之外(而且是情理之中)!真的很厲害!
唯一要彈的,就是增肥廿磅的鄭伊健,他的對白一來做作,二來他根本不會演戲──一見他就從故事中抽離,我真的不明白為何他能當最佳男主角。
部份朋友最concern的是:那些鬼恐不恐佈?我就不覺得喇,加上在我眼中它是懸疑片多於鬼片(例如《the Sixth Sense》),那些鬼都只不過是故事中的調味,劇本本身才是主菜啊。
http://www.sampsonstore.com/mkt/0809_ruleon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