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




















看了《神探》,很失望,故事抄不要緊,問題是沒有驚喜。

有人看了說太深難明,有人看了說喜歡它的複雜高深,結果開場前一天讓我知道了故事大橋根本不是original──你們有看過《異能者》嗎?

故事太多地方沒有解釋,太多人物欠development,太多情節夾硬來。

就如尼說,「大家期望太高」,所以失望。

大師



期待又期待侯孝賢的《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終於在頭痛和眼睏中完成了。電影中段真的太累,睡了,醒來卻發現頭痛好了很多。

坦白說,我比較喜歡從前的《Red Balloon》,今次的紅氣球只讓我聯想到《咖啡時光》的巴黎版,讓人少了興奮。

想起另一位大師的作品,由Martin Scorsese拍出Hitchcock蒼海遺珠三頁劇本,化身TV commercial,拍到十足十希治閣翻生,好得!

Key to Reserva

爛到爆的青春期
























對不起Bigbig、獅子和月鳥,給他們戲票看《青春期》,因為它非常的爛!

我和bigbig坐在戲院的最後排,她在我的旁邊邊看邊罵,罵到後來連罵也省下,淨作粗口手勢,我使勁的安撫她,也安撫自己,心裡默唸:「這是免費的戲票,張就一下......」還好我們最後捱過全程,比赤足走過絲路還艱辛。

劇本爛、導演爛、演員演技爛、配樂也爛。

走出戲院,我忍不住問月鳥:你覺得如何?

「垃圾。」他答了model answer,快而準。

我還深怕自己功力不夠看不懂藝術,現在就連專家也如是說,這部戲真的死有餘辜。

導演啊,青春只不是低能幼稚,不過在電影上半部故事主人翁在中學時代演得低能幼稚(Bigbig口中的「青澀」),我尚可接受;然後故事後半部主人翁都已經是廿三歲的上班族了,你還要演員用中學時代的低能幼稚去說故事,難道你想告訴我他們不願長大嗎?廿三歲該要有廿三歲的樣子,我廿三歲時已經日日為糊口奔波,哪有閒情逸緻為男朋友脫了顆痣就覺得世界末日要和男友分手跟公司辭職?

另外,電影裡田原那個惡夢是最恐怖的存在,導演把夢幻拍得過分真實而且美指差勁(導演你知道trance film是甚麼嗎?我強烈建議你去看看Maya Deren的作品),那只能說是觀眾的惡夢。

對我來說,片尾田原對鏡頭唱歌的場口可能是最好的,可惜那畫蛇添足的sound mixing也被bigbig彈得體無完膚,還是算了。

補充一點,也許我對這電影的製作的任何指摘都只是我個人偏見,不過事實上這是一齣讓人覺得悶的電影,青春竟然讓人看得悶,已經是失敗的重點了。

导演: 唐大年

编剧: 赵赵
主演: 田原 / 浦蒲 / 宋宁 / 吴晓亮
 
剧情简介:《青春期》是從兩個女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關于青春、關于夢、關于人生的必然和偶然的故事。安靜內斂的女孩喜兒和宋甯演繹一段糾纏十幾年的愛情。熱情,慷慨、幻想,絕望,所有這些青春的傳統品性──除了青春以外的所有品性──都是與我們生命同生同滅的。這些感情就是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青春的柔情呢──那種精力充沛的懶散,那種孤芳自賞的情懷──這些只屬于青春,並且與青春一起消逝。

看戲

難得假期不斷,整天在看戲,不是不充實的。

收到家琪十張遲來的電影節戲票,還可以執死雞買了四場電影,幸運是居住在距離PALACE apm五分鐘腳程的福地,結果在中秋夜看了一齣即場的泰國片《13駭人遊戲》,原本expect是《saw》之類的懸疑恐怖片,結果是日本漫畫+student project的製作,好好笑,賺了。


13-Beloved



雖然拍得並非十全十美,不過誠意搭夠,我們半夜兩點看完電影走回家邊走邊討論,一談就到了四點天快光,可說,這齣粗糙的電影讓人有大量的衝擊,值得一看,不過前提是要在戲院裡看才可以捱過。

基本上電影不是沒有恐怖驚嚇成分,主角要殺人爬井攬死屍甚至食屎,不過由於低budget,拍出來有點假。所以as一齣笑片看是很可以的。

13駭人遊戲
泰國 Thailand / 2006 / 彩色 Color / 35mm / 113 min
泰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In Thai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導演 Dir: 楚克薩克瑞科 Ma-Deaw Chukiatsakwirakul
主演 Cast: 庫薩達蘇庫尚 Krissada Terrence , Achita Wuthinounsurasit , Sarunyu Wongkrachang , Nattapong Arunnate

人生如遊戲,但如果一場遊戲一場凶,一玩便踏上亡命不歸路,你可夠膽挑戰?行將失業的推銷員某日接到神秘電話,聲稱只要參加遊戲完成十三個任務,便能得到一億元獎金。參賽者必須把自我愛情道德宗教拋諸腦後,更不能中途放棄、查探遊戲起源和告訴他人有關遊戲的一切。十三個不可能的任務,驚心動魄甚至滅絕人性,生命無 take 2 ,要在死亡遊戲中做 survivor ,就當步步為營。影片在懸疑驚慄中審視人性,同時不失幽默,泰國上映時掀起網上討論熱潮,並立即被荷里活睇中買下重拍版權。 25 歲的小導演創下票房傳奇,你可會是下一個?

好靚的官網:http://www.13beloved.com/
www.wretch.cc/blog/quizshow



Breath



看了熱切期待金基德的《呼吸》,說真的,沒有《3 iron》那麼震撼,不過仍是那種鬱悶空虛絕望,女主角真的很好戲,她的表情令人看得喘不過氣。



Death Proof



終於看了《death proof》!跟《planet terror》各有千秋!可惜我看的是美版dvd,沒有freak trailer可看,很不甘心!下次出了港版一定要再看!

非常佩服Quentin Tarantino的慧眼,那個stuntwomen Zoe Bell非常charming!不說不知,她在《planet terror》裡也是以stunts演出;dvd內介紹了另一鹹有關Zoe的documentary《Double Dare》,很有興趣看一看。



DOUBLE DARE is a double-barreled, action-packed documentary about the struggles of two stuntwomen in male-dominated Tinseltown to stay working, stay thin, and stay sane.




Sakuran
也看了《惡女花魁》,真的非常失望,除了靚到不行的art direction和椎名林檎的音樂之外,故事超悶,邊看邊睡......



Young and Clueless



換了《青春期》戲票,原因就是田原做女主角,再加上校服LOOK,不是不吸引人吧?(即時想起Ringo一定流口水)朋友,我還有兩張換票證,有興趣就找我吧。

中國 China / 2006 / 彩色 Color / 35mm / 103min
普通話、上海話對白,英文字幕 In Mandarin and Shanghaiese with English subtitles

導演 Dir: 唐大年 Tong Da-nian
主演 Cast: 田原 Tian Yuan, 浦蒲 Pu Pu, 宋寧 Song Ning, 吳曉亮 Wu Xiao-liang

青春叫人懷念,縱然回憶總是甜苦交煎。高中生喜和七七同樣愛上學長,將暗戀心事少女情懷化成不能說的秘密。七七的謎樣性情,吸引著同班的內向男孩永亮。當明愛暗戀落得若即若離,徒令青蔥歲月更添朦朧淒美。歲月無情,被社會被工作被生活磨平的昔日同窗,再聚時也只能追憶往事,無奈茫然。難得一見的中國現代青春片,沒有成年人在指指點點,田原穿上校服談情說愛,大放異彩。

哥普拉的青春



Francis Ford Coppola's new film: www.ywyfilm.com

Check list I

9月23-10月10亞洲電影節,超期待!



呼吸The Breath
導演 : 金基德
演員 : 張震, 河正宇, 智雅
片長 : 84 分鐘
語言 : 韓語

故事簡介
死囚張震已經沒有多少天可以活著了。他用銳利的錐子刺進自己的脖子裏企圖自殺。
他努力想把死亡的日子逼近,可是這個目的沒有成功,最終只失去了聲音還是被押送到教導所。在那所教導所裏等著他的人只有一個愛他的小囚犯。可是對於張震來說在這個世界裏,再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
燕的生活看起來什麼都不缺,可是在她發現丈夫有外遇的那一刻起,開始有變化了。燕偶然在電視上看到死囚張震的新聞,她對他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情。為了見到他,燕找到教導所。她給他講述著自己小時候經歷過的死亡的瞬間,就這樣慢慢的向他打開心扉……
燕為張震尋找自己可以為他做的事情,決心要送他四個季節。除了死亡什麼都沒有剩下的張震,燕重新帶給他人生的溫暖。多次見面之後,兩個人超越了單純的感情,可是這種關係被燕的丈夫發現後,他們的愛情開始受阻了……






最遙遠的距離
導演 : 林靖傑
演員 : 桂綸鎂, 莫子儀
片長 : 115 分鐘
語言 : 普通話

故事簡介
精神科醫師阿才瀕臨崩潰邊緣;被失戀打擊的錄音師小湯跑錯了拍片現場;上班族小雲做愛後忍受男友跟另一個愛人在電話裡甜言蜜語。這三個人都走到了生命的十字路口,他們需要逃離,然後才能再一次尋到自己。小湯離開台北,邁向東海岸的旅程。小雲剛搬家,不斷收到寄給前房客的信,有一天小雲打開了信封,聽了這些錄音帶裡面的聲音,讓生活在枯燥與苦悶的小雲決定離開台北,出發去尋找錄音帶裡頭的聲音發出的地方…




太陽照常升起
導演 : 姜文
演員 : 姜文, 房祖名, 黃秋生, 陳沖
片長 : 115 分鐘
語言 : 普通話 (中英文字幕)

故事簡介
繼震撼國際影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之後,姜文第三擊依然以大時代為背景,展現既錯綜複雜又激盪人心的故事。影片由四個穿梭段落組成:「瘋」、「戀」、「槍」、「夢」,環環緊扣地述說一段夢一樣的母子關係、一樁護士暗戀槍客的情事、一次情慾糾纏過後的錯失,以及一個嬰孩的誕生。姜文打破中國電影的敘事傳統,將段段亦真亦假的情事往事,加入點點天馬行空、點點狂想曲式瘋狂與荒誕,締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魔幻寫實作品。李屏賓和趙非的攝影、久石讓的原創音樂,述平的劇本(《鬼子來了》),再加幕前多位影帝影后級人馬壓陣,太陽又豈會一樣的照常地升起?
2007 威尼斯電影節參展電影
http://thesunalsorises.emp.hk/




腑抜けども、悲しみの愛を見せろ 
導演 : 吉田大八
演員 : 佐藤江梨子, 佐津川愛美, 永瀬正敏
片長 : 112 分鐘
語言 : 日語
http://www.funuke.com/

Be Kind, Rewind


我等唔到下年先睇喇,好想好想好想睇!


Michel Gondry新作,有張先生至愛Jack Black!淨睇Trailer已經笑到標眼水!




睇住production journal,頂住癮先......

http://www.director-file.com/gondry/bekind.html  

索女‧喪屍‧機關槍


七一回歸,慶祝活動比胡生看的精采,起碼我們不用看那些一丁兒也不文藝的文藝晚會,只是跟朋友摸下酒杯底清談一個通霄,再看一齣中文片名改得比原裝更cheap的《索女‧喪屍‧機關槍》(planet terror),心情比北區上課嗑藥的小朋友更high。


六月三十日,七一前夕,首要任務是去我媽咪屋企接回窩窩,好讓七一時一家團聚。然後晚上跟姊妹們來一個wine party,一聚就一個通霄,盡興非常。(謝謝stepky供應的house wine。)


七一,一覺醒來己是下午四點幾,是日本之行之來自然醒的好眠,滿足。吃早餐時覃生就打電話來相約,決定就去看《索女‧喪屍‧機關槍》,說真的,如果不是七一假期, 《索》就沒有搶閘午夜場了,我們就要多等四天才能夠high一晚了。


原本是想看Quentin Tarantino的《玩命‧飛車‧殺人狂》多一點,起碼我是kill bill的死忠粉絲,加上大學時代在課堂上看Robert Rodriguez的《Desperado》非常難受──我真的很受不了男主角的charming──直至這一晚看了《索女‧喪屍‧機關槍》,我真的對Robert Rodriguez五體投地!


相信很多朋友會因為《索女‧喪屍‧機關槍》中喪屍這兩個字而完全ingore此片(當然我的喪屍愛好者朋友例外),但是我真的要鄭重推荐大家入戲院看一看,因為我們實在太長時間沒有being entertained,Robert Rodriguez不是普通的導演拍一齣普通的爛片,而是一個黐線的導演拍一齣好黐線的爛片,他自編自導自己監製,還自己做DOP自己做Editor,就連music都是自己做,真的不得了,而main point是,我是一個根本不喜歡看喪屍片的人都非常喜歡這部戲,它實在拍得太好了。


朋友肥仔認為未夠喉,大概喪屍未夠多&索女露得太少吧,anyway,as一個cult片外行人來說,我淨看女主角Cherry Darling那隻機關槍左腳飛上半空凌空發炮掃射敵方的一個shot已經夠喉,再加上opening的fake trailer《Machete》誠意實驗滿分,片中間扮唔見菲林出句「missing reel」然後skip了重要劇情更是一絕!總之就兩個字:好得!


 



片尾曲那首好好聽的歌是女主角Rose McGowan唱的,令我覺得她更索。

Passion

這就叫工作熱誠嘛!

這篇訪問看得很感動,謝謝塔琪的好介紹。

共勉之。



台灣的光影大師 專訪攝影師李屏賓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period=100

寂寞的小孩


電影節感人之選,就是《Travelling with Yoshitomo Nara》。


喜歡奈良美智,大概只限於對大眼倔強小女孩有著一點點的感覺,最近喜歡的是十二月三十一日買回來的「Too young to die」煙灰缸,不過對他的認識還是不多,就是跟他大部分的女fans一樣,覺得「奈良美智」是一個brand name,一個代表有點品味,但又很卡哇依的一種美學欣賞,最主要的,還是跟別人說:「我喜歡奈良美智。」時所持有的「有型」,僅此而已。


看了《Travelling with Yoshitomo Nara》這齣documentary,終於真切的體會到奈良美智所有作品的意義──寂寞,無盡的寂寞,如小孩子般不懂表達自己的寂寞。


奈良美智的fans之中,有一個7歲大、來看首爾的小女孩,看了她的故事,很感觸。


她說,在不快樂的時候,會喊著奈良叔叔的名字,然後就不哭了。


只是搧情嗎?


後來,女孩的母親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thank you letter給奈良美智。


女孩的母親本身也是一個以藝術維生的人,從不希望子女走上同一條賺不到錢的路。她的女兒從小在鄉下長大,直到上小學時,才來到城市居住。小女孩一直渴望回到鄉下跟小溪、樹木做朋友,也渴望繪畫,但她知道她母親不喜歡,所以一直抑制著情感,直至她接觸到奈良美智,她終於跟母親說出心底話:「媽媽,我長大後要當畫家。」


奈良美智也感受到,只有這個7歲大的小女孩,用最純真的心去看他的作品,而且有著共鳴。



看著奈良美智畫出一大幅哀愁大眼小女孩畫作,真的很震撼。

警世


身體微恙,走了一趟青松觀拜山,只夠氣力看Las von Triers 的《The Boss of it All》,放棄了《Light in the dusk》。



《The Boss of it All》比想像中好看,原本最壞打算是當年看《愈笨愈開心》的頭暈暈,或是看《Dancer in the dark》的心戚戚,原來今次只是以荒謬黐線的故事加上非常密集的諷刺言語去刺激你的神經,邊看邊笑,很易入口,亦容易消化的一部Las von Triers作品。


走出葵青劇院,張先生心情異常興奮,因為電影excatly正在講述他舊公司的文化。


well,真的很警世呢。



愈扮愈開心 The Boss of it All

導演:拉茲.馮.特艾爾 丹麥 2006 彩色 99分鐘

特艾爾拍完重手出擊的美國故事,回到《愈笨愈開心》(23屆)的遊戲人間,向公司文化開刀,打正旗號由內容到形式通篇一齣荒謬劇亂放笑彈,卻彈無虛發人人中招。狡猾波士自貶做阿二,虛擬網絡大老細在公司內外做盡醜人。但大主顧指定要見阿大,波士惟有請出演員老友假扮。點知演員玩大左,更送佛送到西現身公司,不知就裏變了個眾矢之的。雖是玩世作,但諷刺與自嘲的功力更勝之前嚴肅的三部曲。玩隨機電腦攝影,意想不到的鏡頭效果與導演及人物的癲得情狀相得益彰。

煲劇

趕去文化中心看《cashback》途中發現沒有帶戲票,沮喪。沒有看了電影。berry看完了,說片子原來不是「非主流」而是「非常主流」的commercial film,有點失望,不過就有更大可能上正場,到時再看。

晚上berry過來,兩個人無聊,就決定將把還未看完的《花樣少年少女》一口氣解決。

說得恐怖一點,as一齣改編日本少女漫畫的片子,《花樣》比《蜂蜜與四葉草》電影拍得好看,起碼劇情&劇中感情忠於原著,雖然台劇最大賣點是力sell青春偶像(呀對了,他們叫「偶像劇」的),而我又不是很buy《花樣》的男角(尤其是吳尊),不過還真的很佩服導演及製作非常認真,手上明明是一本婆婆媽媽唔make sense的少女低能妄想的少女漫畫,不過製作人仍然敬業樂業,認真的將故事拍出來,無論是location、setting、戲服(吳尊的恐怖頭巾及不稱身之T-shirt牛仔褲look除外)以及二打六閒角的挑選都有用過心,反觀香港的電視劇......唉......

未來


《一年之初》燃起了無窮的創作欲!


昨天晚上遲了十分鐘入場,miss了開始的序曲,miss了小胖的戀情,不過仍不損戲劇本身的魅力。

故事及概念並不新鮮,不過的說故事技巧和純熟的拍攝手法已經讓人對一個年輕導演另眼相看,而粗微粒的畫面營造出來的灰暗都市更令人著迷。真的如簡介所說,很北野武,又很岩井俊二。

「未來,就是還未來的事

「......前面就是未來,這裡就是現在,後面是過去。」

女孩跑回過去的地方。

「別過去!」眾人極力喝止。

女孩已經站在過去。

「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我走到哪裡,那裡就是現在......」

超愛四個年青人嗑了藥在斷路上胡胡鬧鬧的一段戲,愛它的theatre lighting,愛它胡鬧中帶有意思的對白,愛那個帶有瑕疵的cg月球背面。

Q&A section中,大家都在問導演關於創作、內容、構思甚麼的,我卻忍不住問「片子是不是用16拍的?」答案是75%是35mm、20%是16mm而其餘是是用dv拍的。

其實我還想問「片子用了多少成本」這種殺風景的問題的......

跟bigbig走出戲院,情緒高漲,放棄了跟陳小姐去花天酒地,邀了塔琪來我家聊個通宵。原本和bigbig一心打算談創作大計,結果還是東拉西扯的聊下近況聊下未來,很久沒有跟塔琪詳談,熱切期待她來年的新計劃。

人大了,就總得去想未來。

為了未來,更加要顧好現在。

寂寞


每個人都寂寞。


寂寞由《青少年哪吒》蔓延到《河流》蔓延到《你那邊幾點》蔓延到《黑眼圈》。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一個人在異鄉,沒有溝通,沒有錢,沒有睡的地方,只有寂寞。


另一個人害怕一個人睡,在街上帶了一張床褥和一個人回來陪他睡,結果那個人要離開他,還帶走了他的床。他氣得想用罐頭蓋殺了他。


另一個人有一個丈夫,卻沒有愛情。


三個人最後一起睡,不再寂寞。



我也很怕寂寞,有衝動拍齣「I don't want to eat alone」,對了,我最怕一個人吃飯。

whole wide world

誠意推介《stranger than fiction》,是本人開年以來最最最感動的電影。

之所以買票入場,是大學final year project時和陳小姐一起度出來的劇本,concept跟《stranger than fiction》很似,就結伴的去看。當然,《stranger than fiction》比我所寫的故事完整又感動,不過明顯我和導演編劇一樣喜歡這些關於self identity的故事。

一個生活枯燥至極的人,某天發現了自己是某位作家筆下小說的人物,而小說的ending必是主角的死亡,你教他怎麼辦?這個故事很sad,男主角在巴士上讀完整部小說,在一程車上看過自己的一生,很sad;男主角明知道自己要死,卻勇敢的面對,很sad;男主角明明想收下心儀的女人親手焗給自己吃的曲奇,卻因為自己是評稅員而不能接受禮物,很sad;男主角計算普自己的人生是喜劇或是悲劇的比率,很sad......

男主角拿著一袋二袋跟女主角說:「I brought you flour.」 很感動;當他拿著結他唱著「whole wide world」時,我哭了。



When I was a young boy,
My mama she said to me,
"There's only one girl in the world for you,
And she probably lives in Tahiti."

"Or maybe she's in the Bahamas,
Where the Caribbean Sea is blue,
Weeping away in the tropical night
Because nobody's told her about you."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just to find her,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to find out where they hide her.
Yeah!

Why am I hanging around in the rain out here
Trying to think of a girl?
Why are my eyes filling up with these lonely tears
When there's girls all over the world?

Or is she lying on a tropical beach somewhere
Underneath the tropical sun,
Hiding away in the heatwave there,
Hoping that I won't be long?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just to find her,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to find out where they hide her,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just to find her,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I'd go the whole wide world to find out where they hide her.
Yeah!

青春的哀愁

看了電影《蜂蜜與四葉草》,非常失望。

一直很喜歡這部漫畫,甚至比《nana》更愛。喜歡作者對青春的細緻描繪,寫出了「青春的哀愁」,一個不真實的故事背景加上活生生的人物感情,節奏明快,情節豐富,笑聲中又帶著眼淚,是一部讓人看得很開心又傷心的漫畫。

然後,漫畫紅了,有人找來拍電影,拍出個一塌糊塗。

導演似乎只顧cast一堆跟原著貼切的演員,又只顧著堆砌美術學院的setting,完全忽略了《蜂蜜與四葉草》的精髓──故事主人翁的感情和成長歷程。電影中的人物完全沒有感情(or只是片面而膚淺的感情),完全不能讓人感動。

一套十集單行本的漫畫,濃縮成兩個鐘當然不是易事,但是真的唔該導演不要隨便的抽幾個可以接得下去的場口出來拍了就算,偏偏這個導演沒有慧根,選的場口沒有意思,還自作聰明的加一些「幻想」去填補空虛,結果故事說得不清不楚,超差。

漫畫之所以好看,是因為每一個人物都有一段讓人深刻的故事,而電影竟然完成skip去所以值得拍的情節,以下是我個人認為非常重要而導演偏偏不拍出來的plot:

1. 森田忍常常失蹤所以讀來讀去都未畢業,是因為他要去賺錢贖回他父親給人騙去的公司;森田忍的哥哥一直迫森田忍去賺錢,看似冷血,卻是因為他自卑和缺乏愛。

2. 山田暗戀了真山多年,每次遇到真山又再痴戀理花,她就發著脾氣做陶藝(但電影竟然交代山田和真山在電影開始剛認識...);真山對理花是真實的愛,默默的付出,而不是變態佬一般的行徑。

3. 森田忍跟花本惠初相識時,曾用石膏倒模了惠的小小腳印,還當標本鑲起來,大家都當他變態;後來森田用倒模的尺寸去買了一雙很貴的鞋送給惠,那一段故事很感人。

4. 竹本有一段時間去了踏單車四處流浪尋找自己,當中曾四處打工,有了很多人生體會;電影中只交代他像個傻仔去踩下單車,又用一個阿叔說一句「年輕真好」就敷衍交代竹本的人生主題,超hea。

5.......

我明白《蜂蜜與四葉草》很難拍得好,那就別拍吧,拍得慳皮又隨便,拍不出「青春的哀愁」,卻拍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死o靚仔的無謂故事。

不要把我忘記


看了《刺青》,比想像中好,可惜太多場口過於冗長,節奏爽快一點會更好。


isabella的演技好多了,大概是她手長腳長很適合演一個假男人吧。楊承琳的演出是expected的,不過演一隻被遺棄的小動物亦算稱職。


主題曲清唱出來比較有感覺。


 


小茉莉



清晨下了一場雨 露水沾濕了小茉莉

白色花瓣純潔又清晰地聞著妳的呼吸

晚風吹拂青草地 夕陽染紅了小茉莉

微笑綻放不言也不語看不透妳的秘密

月光靜靜 薄暮籠罩小茉莉

凝視著妳 捨不得離開妳

月光靜靜 薄暮壟罩小茉莉

等候著妳 走進我的夢裡

小茉莉 是否妳會把我忘記

小茉莉 請記得我 還在這裡

小茉莉 在枝頭上自然美麗

小茉莉 請記得我 不要把我忘記


 


刺青:www.wretch.cc/blog/spiderlily

百人斬


看了《Azumi》,上戶彩沒想像中姐手姐腳(雖然都幾係),不過電影過於賣弄她的大眼嘟嘴,嚴重忽略了武打片中武指的重要,即是說,武指超差,剪接又差,打得不爽,人看了更不爽。


算了,as一齣preview,感覺比上一次看《雙子神偷》好多了。(唉,除小明先生還會拍續集,陰功!)

超開心


無端端搵到!超想即刻睇!

愈是期待愈是開胃

電影節已經開始訂票,早已急不及待先下手為強,在訂票首天衝去文化中心Counter交form了。

今年電影節的氣息不錯,似乎比去年好,at least有蔡明亮鎮場,熱切期待《黑眼圈》。今年的台灣片也有選擇的餘地,於是也買了《刺青》和《一年之初》。從來沒有看過田壯壯的作品,所以總要看《吳清源》。得到張先生攝影同事ben的推薦,也掏腰包買了las von trier的《the boss of it all》、catalogue印在旁邊的芬蘭怪怪片《light in the dusk》以及令人愛上劇照中的仔仔的《cashback》,至於史雲梅耶的《黐線》、《奈良美智a to z》和susie au首部電影《明明》,當然就是對人唔對事,一定要看的。

而美國片《stranger than fiction》,要看的原因不為導演不為cast,而是個script實在令我太震撼,它竟然跟我大學final year project時寫的script的concept一模一樣(究竟是我高手還是hollywood低手?),當年就是和陳小姐在k房裡度通宵度出來的故事啊!我決定約陳小姐一起入文化中心參詳參詳。

另外很想看的《sakuran》會有優先場,一心打算霸頭位,怎曉得會展的場次是不作郵遞訂票的,票務處的人員打電話來告訴我,喚我去上網訂票,哼哼,網上的票早就給人訂光光了,我唯有含淚又飲恨......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公開售票那天晨早扑去urbtix買票,希望行得通。

利是錢就這樣花光了。

老生常談


看了《shortbus》,還說那場cross cut的幾場床戲很爆,又說甚麼探討同性及異性之間的sex problem,結果只是虛張聲勢,觀點與角度都非常老生常談,可歸類為一齣「悶之鹹片」。


唉,早百年前已經看過了,毫無驚喜。


 


p.s. 謝謝lolo的日本手信!


p.s.2 ting ting, 對唔住我們等唔到十一點,下次一定預你喝酒的。

好想睇!

我最喜愛的組合:安野夢洋子 x 椎名林檎,仲有土屋Anna穿古裝,真係唔得掂!


櫻蘭

nonsense

Weekend,看了《盛夏光年》,和big big完場時被記者截住,問我們有甚麼comment,和big big你眼望我眼,真想笑,只有答:「它令人想起student project...」反而記者說他在中途睡了。

電影不是不好看,只是沒那麼好看,千萬別說它像《藍色大門》,那太對不起易智言了。說回《盛》,對白肉麻,令人雞皮疙瘩(又想起《傷城》了),但還好是台灣片(即時加分)而且拍攝技巧OK,都可以一看。

在電影一放完roll ending credits時,我忍不住爆了一句「搞乜X野呀?」,這片最最最爛的就是2個男主角的床戲,為拍而拍,滿足觀眾既定的expectation (張孝全的屁股真的很有看頭),沒有必要吧?明明片中張孝全是直的,卻因為不想失去很愛很愛他的同性好朋友張睿家,就跟他上床了,nonsense;然後,床也上了,人家張睿家跟你表白,張孝全卻還可以裝作不知道人家很愛很愛你,說一句:「我們永遠是好朋友。」只差沒說「no matter how hopeless」罷了(quote from 《Titanic》的阿Rose,老土中的masterpiece),結果張睿家還可以感動得淚流滿面,totally nonsense!

陳小姐嘗試為劇本解拆,說同性戀行為與同性戀傾向是兩碼子的事,張孝全對張睿家有的是性衝動而不是愛,所以電影道出了同性戀的悲哀......沒錯,是很悲哀,但是麻煩導演編劇把這段床戲交代得make sense一點,如果張孝全最後還是跟張睿家「做」不到,我們更覺得這是make sense的悲哀啊。

anyways, as a free ticket, this is a good movie.

青春

Marie Antoinette


很想看Marie Antoinette,為的當然不是捧Sofia Coppola的場,而是為了看Sofia Coppola拍出來的Kirsten Dunst,雜誌上說,很像很像The Virgin Suicides:青春、墮落、青草地,令人懷念及期待!


很多人大罵Sofia Coppola拍瑪麗皇后拍得不知所謂,大概那撮人曾經「欣賞」過Lost in Translation吧?基本上我根本不覺得Lost in Translation 好看,劇本普通概念唔新鮮,唯一功德是捧紅了Scarlett Johansson──一個連Woody Allen也迷上的女子(雖然我不明白倫伯看上她的甚麼難道是胸前那2團觸目驚心的肉?)。


有人說, Lost in Translation之所以得,因為有Scarlett Johansson,而 Marie Antoinette 之所以唔得,是因為換上Kirsten Dunst,可惜我還是喜歡Kirsten Dunst多一點──從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的尖牙小鬼到Virgin Suicides 的無敵美少女到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在床上彈彈下的索女(蜘蛛女一角可以忘記),都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至於Scarlett Johansson,真的很紅,紅到可以大brand找她拍廣告而不用sell 甚麼 concep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