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




沒有帶著期望地去看《出軌的女人》,完場的感想是不期望身邊一輩年輕朋友會買票入場。

優先場完場的時候要填問卷,它問我哪位演員做得我,我想,除了夏文汐之外,一眾演員都演得入型入格──姣得自然的怨婦吳家麗、亦正亦邪的葉璇以及自覺自己好靚仔的男妓陳偉霆──明明最期待夏文汐的久休復出,結果我只看到一個很有氣質笑得很迷人的熟女,鏡頭下只有她的氣質她的笑容,that's all,她的戲很爛。

究竟是劇本有問題還是導演有問題?究竟故事要告訴我冰冰(夏文汐)精神分裂所以情緒經常不連貫?還是「出軌的女人」原來也是指女主角情緒失控脫軌?

如果我告訴你,這片子是十年前的產物,你一定回說:「乜唔係咩?

那份情懷,八、九十年代的近代懷舊,你可以當它是時麾,也即是老土,不是人人噎得下的,不過就是有潘源良的號召力,才有這樣的一部戲,也是一種難得。

同樣出自潘源良手筆,主題曲《兩心花》似乎比例懂得說故事。

兩心花主唱:林憶蓮
作曲:恭碩良
填詞:潘源良
風雨洗過的色彩 仍然莫名其妙地湧來
某些不可捉摸的結局 卻更愛
原來別離是營造歸來 原來寂寥是留住精彩
已經心死不再去等待 迎面卻又是濃濃的愛
如爐火 冷下來 從前可一不可再 
情如灰 怎主宰 翻飛於腦海 無論怎麼掩蓋
如流水 歸滄海 從雲端 再下來 
循環中 添姿彩 花萎花再開 
這心雖死竟有他心的愛 
從何時緣份散了 只可以說分開 
而何時緣份再到 這份情難更改

Blowing in the wind



一個人在家看戲,總是比較容易感動容易哭,看電影抑或看翡翠劇場,都一樣,大概是一個人獨處時容易釋放情感。

看了中村義洋導演的《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アヒルと鴨のコインロッカー),看到哭。

由推理作家伊阪幸太郎的同名小說改篇,未看之前已收到「這是一個推理/懸疑的故事」的訊息,結果DVD播了頭半小時仍未嗅出任何懸疑氣息,劇情平淡得很,開始失望之際,劇情一扭轉 (所謂的鋒迴路轉),故事變得生動、富追看性,早前看淡淡然劇情原來蘊藏著謎團,跟著謎霧一一散開,真相大白之後剩下的是悲傷孤獨,令人動容。

《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的主旨,在書名/戲名中已點題,番鴨意思是在日本的外國人,土鴨是指日本人,指日本一直存在著的「排外」問題,片中亦有外國人問路的情節,結果日本人對之視而不見,又說外國人在日本不應說外語,應該說日文…曾有報導指日本有街招寫著「小心外國人」,當中的「外國人」是指我們中國人,明顯是種族歧視,大部分日本人只放白人在眼內,其他有色人種就是異類、是敵人。而《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道出了外國人在日本飽受歧視之苦。

而神明儲物櫃,指故事中主角是不丹人,他迷信於做了壞事神明會知道,下一世會有報應,於是女主角把稱之為「神的聲音」的Bob Dylan大碟放入櫃內鎖上,比喻鎖上神明,神明看不見你犯的錯,就不用怪責自己。片末濱田岳飾演的椎名替瑛太把播著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的CD機鎖入車站的儲物櫃,暗示他認同瑛太所為,不用自責,同時認同了身為「外國人」瑛太是朋友,令人感動。

全片以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為Theme song,藉歌暗示了反戰和民權運動思想。

另外,主角瑛太和松田龍平的配搭很新鮮、很吸引,在松田龍平死時要播Blowing in the wind,瑛太聽了大哭…結果我也跟著哭…瑛太更憑此電影得高崎映畫祭最佳男主角。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 '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on the sand?
Yes, '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s,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Yes, 'n'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fly?
Yes, 'n'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s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Yes, 'n'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Yes, 'n'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s,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アヒルと鴨のコインロッカー - 予告編


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

導演:中村義洋
演員:瑛太、松田龍平、濱田岳、關惠美
日本
2007
彩色
110分鐘

《番鴨》的原著出自人氣推理小說家伊阪幸太郎,中村義洋在《一首Punk歌救地球》前已經玩弄宿命:椎名來到仙台大學,鄰居河崎告訴他隔壁住著一個遭女友拋棄而封閉心靈的不丹人。河崎帶椎名去搶一本字典,讓不丹人好好學習日文。椎名慢慢揭穿河崎是個危險人物...卜戴倫的音樂牽引出蒼涼與悲憤兩種調子的主題:外人在陌生世界生活的孤寂和青春的義無反顧。奇情在中段解謎,變奏為復仇故事,偶像男星瑛太的演出脫胎換骨。回韻(?)是把神明鎖起來的絕想!

兔子與蜥蝪



得朋友J的推荐,看了一齣韓國電影《兔子與蜥蝪》。

不明所以的戲名,淡如白開水的劇情,卻值得花個半小時看下去,理由就是拍得非常非常的美。

導演似乎不打算用精警的對白、曲折的劇情去說故事,而是用舒服真實場景、自然的打燈,仔細的美指,加上純熟的鏡頭和場面調度,令人覺得南韓這個地方美得驚人。故事簡單,一個自小被美國家庭收養的女孩May (成宥利飾)回到首爾尋親,遇上患心臟病快要死了的的士司機恩雪 (張赫飾),結果的士司機陪歸國女子一起尋根,最後發現了身世之謎……

幸好張赫不再演那些「偶像派」式的英俊富家子角色(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韓劇《開朗少女》中的低能角色),今次他是一名普通人,隨街可見的的士司機,穿直腳牛仔褲、帶點舊的白波鞋,短髮留點鬚,反而順眼得多。

這個韓式悲傷故事,不太肉麻,而且不是愛情故事,只是一對陌生男女的journey,由陌生到熟悉的journey(導演要求男女主角在開鏡之前不要見面混熟,因為他要拍的是「陌生感」)。不過電影又拍得很浪漫──最喜歡的一場是張赫駕著的士,載著成宥利去「尋根」,在公路上,成宥利打開車窗伸出手,然後張赫見她無聊,給她一包爆谷,成宥利抓起爆谷伸手出窗,爆谷從手中飄起,公路上飄起一顆顆像雪的爆谷……

Maybe/Rabbit And Lizard Trailer


片末鐵路路軌的一場,非常的美。


*《兔子與蜥蝪》參加了第十四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韓國電影的現在」展出單元


片名 Rabbit And Lizard
譯名 兔子和蜥蜴
年代 2009
國家 南韓
語言 韓語
片長 102 Mins
導演 朱志洪 Ji-hong Ju
主演 張赫 Hyuk Jang, 成宥利 Yu-ri Sung

迷失於Inception



終於看過Inception了,不是不喜歡,不過總有點失望。


也許是朋友們評價太高,入戲院看了第二次的還要再看第三次,結果帶著期望入了場。

不少人(竟然)說Inception的故事/概念很original,真的嗎?我同意Chris Nolan把夢境的性質推到另一層次,我一向喜歡「夢中夢」的概念(也確實發過這樣的夢),而這個「夢中夢中夢中夢…」的概念簡直驚人!不過,那是execution /modification創新而不是概念(concept)創新,因為連Chris Nolan自己也說受了Matrix 和 Dark City 的影響了。入侵夢境/潛意識這類題材,Michel Gondry的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已經做到出神入化,而「何謂真實何謂夢境」的題材,Matrix也受Dark City影響而拍了三集。

故事犯駁太多,如果一個故事存在非常多犯駁位而那是為了「引發觀眾反思」,太不負責任,太低手了。

我仍然較喜歡The Prestige,因為故事可以「自圓其說」(可能是改篇原著小說的關係),而且看到結局時有「嘩」一聲的驚喜,看Inception時完全沒有這種感受,我已經完全不看trailer和影評入場了,不過還是估到劇情──永遠發夢的ending太行貨了。

讀了不少網上的Film review,算是對level 1到level 4的世界多明白一些,不過還是有疑問/質疑:

1. 如果Ellen Page是夢的architect,她亦試過第一次入Leonardo的夢時改造他的夢──Ellen Page勁到可以將別人的夢「摺埋」,咁勁,何解她不可以改變那些保護Fischer的狙擊手?大可變些幫手/變一堵牆出來擋一擋吧?

2. 明明level 1是Yusuf的夢,造夢者若是知道自己正在發夢的話,應該可以改變某些場景吧?起碼當我發夢時如果意識到在夢中,我試過變出直昇機和飛上天…

3. 既然Leonardo知道有人(如Fischer)會接受training,在夢中守衛著自己的潛意識,那Leonardo他們也可能train一隊解放軍出來吧?幹嗎搞得自己那麼狼狽?

4. 點解Leonardo可以這麼多東西(潛意識,即他太太)入別人的夢,別人又不會帶姨媽姑姐來開P?

5. 好想知道architect (Ellen Page)如何「建築」別人的夢,可惜沒有交代。

現在很想重看一次Dark City

打擂台



仍未睇《打擂台》......

之前電影節沒訂票,望穿秋水等上正場,怎料剛剛導演竟然親自打電話給張先生,說是深知張先生「好此道」,邀請他看今個星期的優先場。

難得導演如此有心,張先生大樂,我這個得漁人之利的,當然要幫手宣傳一下:喂,未睇嘅朋友一定要買飛!好嘢嚟架!



導演:郭子健,鄭思傑
主演:梁小龍,陳觀泰,泰迪羅賓

破舊的「羅記茶樓」暮氣沉沉,掌櫃的成、當廚的淳皆年過半百,成凡事以和為貴,淳頹廢嗜酒,二人守候昏迷三十年的師傅羅新甦醒,但光陰磨蝕兩師兄弟的鬥志與武功,成鐵手已廢,淳一腳亦殘,一度叱咤武術界的「羅新門」武館宗師羅新始終跟掛在他床頭的臘鴨一樣:原封不動。當年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羅新倒下的一場比武,成為武術界懸案。

迷上Chloë Grace Moretz



迷上了Chloë Grace Moretz

剛看了Kick Ass,結果發現戲中最搶眼的,不是Aaron Johnson飾演的Kick Ass,而是Chloë Grace Moretz演繹的Hit-Girl!



片中的Chloë可愛、金髮、功夫了得,才12歲!打鬥時有型(不少動作場口親身上陣),說粗口時更有型!才覺得這個小女孩非常熟口熟面,原來就是(500) Days of Summer中飾演男主角那個毒舌細妹Rachel Hansen,看(500) Days of Summer已經對這位小妹妹的刻薄性格非常印象深刻,現在還當上super hero,真的不得了!


(500) Days of Summer

Chloë Grace Moretz現年13歲,2004年開始當演員,之前的作品除了Desperate HousewivesThe Amityville Horror(港譯:《零時三點三》)我有看過之外,就只對(500) Days of Summer有印象,不過個人偏心認為此姝前途無可限量,尤其她還拍了美國版的Let The Right One In(瑞典吸血鬼恐怖片,美國版片名改為Let Me In),演吸血鬼女主角。

連Nicolas Cage都說,"I knew about her right away that she was marvelously charismatic and had her own unique sense of humor. I knew she had star presence.”



雖然我不太期待荷里活翻拍的Let Me In,不過極度期待Chloë的演出!


More: 我看Let The Right One In

失戀排行榜


隨意在家中選了一隻影碟,看了2000年年份的High Fidelity (失戀排行榜)。

簡單輕鬆的題材及手法,愛情commercial film,看得舒服。男主角以黑膠碟Top 5掛行榜比喻最刻骨銘心的失戀經歷,經常對著鏡頭解說自己的感受(想起這叫作"direct cinema"的narration),故事中Tag了大量樂隊、唱片、歌曲,可惜我對音樂沒甚麼研究,未能100%enjoy。

又是個人偏好問題,超鍾意Jack Black飾演的Barry!尾聲時更大唱Let's Get It On (原唱:Marvin Gaye),非常經典。



有點興趣看看High Fidelity的原著小說,英國作者Nick Hornby 1995年的出品,有中譯本。

上發條的橙


由於記憶出錯,誤以為Blow Up中的網球場一幕屬於Clockwork Orange,於是決定重看一次。

一直都喜歡Stanley KubrickShinning,對Clockwork Orange不是太偏愛,不過重看一次之後即時加分!單看Art direction:那些奇裝異服、誇張假眼睫毛(男人的)、designer chairs......已經值回票價;電影拍在1971年,故事說著1995年的未來故事(當然現在已成過去),那些誇張的視覺美學及充滿科幻元素的「罪犯終極治療法」,在2010年看來,1995年當然沒有「進步」到如此瘋狂的境地!而電影中的暴力與色情,在現今暴力片、AV片成行成市的年代,仍然讓人心有餘悸!當然Clockwork Orange並非預言書,只是為我們帶來了視覺和意識上歷史性的強烈沖擊。

題外話之一
甚麼是「發條橙」(clockwork orange)?英國有句俗語"as 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意思是"indicating something bizarre internally, but appearing natural, human, and normal on the surface",即表面正常但內裡不正常,像一個要上發條的橙(根本就不正常!),電影名暗示主角是一個表裡不一的衣冠禽。

題外話之二
電影中主角非法闖入一個獨居女人的住宅,那女人養了很多隻似窩窩的貓!有大有小的,非常可愛!



題外話之三
曾在北京看到一隻盜版DVD,碟上的簡介內容大致上是這樣的:「有一天,有個人在街上拾到一個要上發條的橙,然後不可思議的事情從此發生......」真的超級不可思議!

題外話之四
Malcolm McDowell身上那件大褸,我也想買一件!

Blow Up的真實與快樂


Private screening的第二部電影,是AntonioniBlow Up

又是失敗電影學生的體認,竟然現在才看Blow Up這部經典,坦白說,Antonioni的作品,我只看過Red DesertEros中的The Dangerous Thread of Things,印象模糊得緊要,確實失敗。現在終於看了Blow Up,總算是完成修行,可以大聲說「我愛安東尼奧尼」了!

大概是從前看了Red Desert看得一頭霧水的關係,以為Antonioni的東西難以理解(可能是從前大年輕,又或是道行未夠),而Blow Up非常的平易近人,故事簡單畫面乾淨,劇情又似日本推理小說般充滿追看性,怎麼我會等到現在才打開這盒DVD?多年來錯過了如此好戲,唉。

在公園偶爾拍下的照片,讓時裝攝影師產生好奇,然後不斷把照片「放大」再「放大」(內地似乎把片名譯「放大」!),最後發現一宗謀殺案!雖然Blow Up並非用主流的說故事方法,沒有所謂的「解謎」,不過相信所有人都認同電影結局對觀眾來說是非常震撼的──當我看著男主角David Hemmings站在草地上,遠望向畫外的默劇演員打無影網球,David Hemmings的眼珠忽左忽右的轉動,像在看真實的網球在移動,然後忽然出現幾下球拍打在網球的「卜、卜、卜」聲音,敲醒了David Hemmings,也敲醒了觀眾。


何謂快樂?何謂真實?David Hemmings身處英國倫敦Swinging Sixties世界,有名有利有型有款,最後卻從默劇演員身上明白到,快樂不存在,只是大家自欺欺人假裝快樂,然而當你自己投入了想像之中,騙過自己,就覺得快樂了。

另外赫然發現,原來我曾經看過Blow Up在網球場的ending scene(大概是大學課堂上看過),我還常常以為那是Clockwork Orange中的一幕!原來記憶一直出賣我。

愛情悲劇Jules et Jim


今年沒有訂HKIFF,就在家裡自己來個private screening。

首先看了Jules et Jim (祖與占),經典的Truffaut作品,作為電影學生──基本上我是讀Media的,不過讀書時竟然沒有主修新興媒體,而是選了導演、編劇,讀了一大堆電影理論,心理上總是覺得自己是個電影學生──確實沒有理由沒看過Jules et Jim,大概這就是當半桶水電影學生的悲哀。

言歸正傳,看了這齣1962年的作品,驚訝於導演當年的前衛思想──愛情並非只能容納兩個人,其實三人行亦可以。祖與占二人同時愛上Catherine,Catherine先與善良溫文的祖結婚生子,之後不甘於平淡,搭上了不羈的占,祖為了愛她,甘願三人世界,美好的日子維持了一段日子,可惜最後占不能接受兩個男人同時擁有Catherine,結果三人美好世界崩解。

我很不喜歡Catherine這種自私的女人,她對愛情不能專一,可是又不容許占惦掛著巴黎的女友Lucie,如果她的愛情世界不是一夫一妻制,那麼占亦可以不專情吧?如果沒有妒忌、自己,三人、四人甚至百人的愛情也可以讓人幸福快樂。至於為評為「電影史上最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我不太苟同,我道那是最現實殘酷的愛情悲劇。

電影是當年French New Wave的產物,用上新聞footage、相片、freeze frames(電影史上經典的凝鏡)、旁白、masking畫面等等,即使現在看來,仍然是很震撼的。

縱使不認同Jules et Jim的愛情觀,不過它所表達的青春、敢愛敢恨令人動容;縱使不喜歡Catherine,不過Jeanne Moreau(珍‧摩露)的確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