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ing in the wind



一個人在家看戲,總是比較容易感動容易哭,看電影抑或看翡翠劇場,都一樣,大概是一個人獨處時容易釋放情感。

看了中村義洋導演的《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アヒルと鴨のコインロッカー),看到哭。

由推理作家伊阪幸太郎的同名小說改篇,未看之前已收到「這是一個推理/懸疑的故事」的訊息,結果DVD播了頭半小時仍未嗅出任何懸疑氣息,劇情平淡得很,開始失望之際,劇情一扭轉 (所謂的鋒迴路轉),故事變得生動、富追看性,早前看淡淡然劇情原來蘊藏著謎團,跟著謎霧一一散開,真相大白之後剩下的是悲傷孤獨,令人動容。

《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的主旨,在書名/戲名中已點題,番鴨意思是在日本的外國人,土鴨是指日本人,指日本一直存在著的「排外」問題,片中亦有外國人問路的情節,結果日本人對之視而不見,又說外國人在日本不應說外語,應該說日文…曾有報導指日本有街招寫著「小心外國人」,當中的「外國人」是指我們中國人,明顯是種族歧視,大部分日本人只放白人在眼內,其他有色人種就是異類、是敵人。而《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道出了外國人在日本飽受歧視之苦。

而神明儲物櫃,指故事中主角是不丹人,他迷信於做了壞事神明會知道,下一世會有報應,於是女主角把稱之為「神的聲音」的Bob Dylan大碟放入櫃內鎖上,比喻鎖上神明,神明看不見你犯的錯,就不用怪責自己。片末濱田岳飾演的椎名替瑛太把播著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的CD機鎖入車站的儲物櫃,暗示他認同瑛太所為,不用自責,同時認同了身為「外國人」瑛太是朋友,令人感動。

全片以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為Theme song,藉歌暗示了反戰和民權運動思想。

另外,主角瑛太和松田龍平的配搭很新鮮、很吸引,在松田龍平死時要播Blowing in the wind,瑛太聽了大哭…結果我也跟著哭…瑛太更憑此電影得高崎映畫祭最佳男主角。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 '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on the sand?
Yes, '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s,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Yes, 'n'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fly?
Yes, 'n'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s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Yes, 'n'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Yes, 'n'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s,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アヒルと鴨のコインロッカー - 予告編


番鴨‧土鴨‧神明儲物櫃

導演:中村義洋
演員:瑛太、松田龍平、濱田岳、關惠美
日本
2007
彩色
110分鐘

《番鴨》的原著出自人氣推理小說家伊阪幸太郎,中村義洋在《一首Punk歌救地球》前已經玩弄宿命:椎名來到仙台大學,鄰居河崎告訴他隔壁住著一個遭女友拋棄而封閉心靈的不丹人。河崎帶椎名去搶一本字典,讓不丹人好好學習日文。椎名慢慢揭穿河崎是個危險人物...卜戴倫的音樂牽引出蒼涼與悲憤兩種調子的主題:外人在陌生世界生活的孤寂和青春的義無反顧。奇情在中段解謎,變奏為復仇故事,偶像男星瑛太的演出脫胎換骨。回韻(?)是把神明鎖起來的絕想!

兔子與蜥蝪



得朋友J的推荐,看了一齣韓國電影《兔子與蜥蝪》。

不明所以的戲名,淡如白開水的劇情,卻值得花個半小時看下去,理由就是拍得非常非常的美。

導演似乎不打算用精警的對白、曲折的劇情去說故事,而是用舒服真實場景、自然的打燈,仔細的美指,加上純熟的鏡頭和場面調度,令人覺得南韓這個地方美得驚人。故事簡單,一個自小被美國家庭收養的女孩May (成宥利飾)回到首爾尋親,遇上患心臟病快要死了的的士司機恩雪 (張赫飾),結果的士司機陪歸國女子一起尋根,最後發現了身世之謎……

幸好張赫不再演那些「偶像派」式的英俊富家子角色(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韓劇《開朗少女》中的低能角色),今次他是一名普通人,隨街可見的的士司機,穿直腳牛仔褲、帶點舊的白波鞋,短髮留點鬚,反而順眼得多。

這個韓式悲傷故事,不太肉麻,而且不是愛情故事,只是一對陌生男女的journey,由陌生到熟悉的journey(導演要求男女主角在開鏡之前不要見面混熟,因為他要拍的是「陌生感」)。不過電影又拍得很浪漫──最喜歡的一場是張赫駕著的士,載著成宥利去「尋根」,在公路上,成宥利打開車窗伸出手,然後張赫見她無聊,給她一包爆谷,成宥利抓起爆谷伸手出窗,爆谷從手中飄起,公路上飄起一顆顆像雪的爆谷……

Maybe/Rabbit And Lizard Trailer


片末鐵路路軌的一場,非常的美。


*《兔子與蜥蝪》參加了第十四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韓國電影的現在」展出單元


片名 Rabbit And Lizard
譯名 兔子和蜥蜴
年代 2009
國家 南韓
語言 韓語
片長 102 Mins
導演 朱志洪 Ji-hong Ju
主演 張赫 Hyuk Jang, 成宥利 Yu-ri Sung